第(3/3)页 虽然,在“洺水之战”中,李世民凭借出众的军事指挥才能,重创刘黑闼叛军主力,收复河北失地。但是,在平叛的过程中,李世民只注重军事征服,却忽略了安抚人心的作用。正是因为,李世民没有及时进行战后安抚,才给了刘黑闼可乘之机,导致河北再生叛乱。因此,继续派李世民平叛,显然有些不合适了。 况且,自从唐朝开国以来,李世民一直马不停蹄,南征北战,驰骋于各个战场。唐初的统一战争,共有七次重要战役,李世民就独立指挥了四场战役,打下了大唐王朝的半壁江山。所以,也该让大唐的战神松口气,歇一歇了。 第二,太子李建成主动争取。 在后世眼中,大唐王朝的第一位太子李建成,一直是个极其丑陋的角色。根据各种史料的记载,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兄弟二人,就是两个终日只知道游猎嬉戏,沉湎酒色的花花公子,一点本事没有: 太子建成,性宽简,喜酒色游畋;齐王元吉,多过失;皆无宠于上。世民功名日盛,上常有意以代建成,建成内不自安,乃与元吉协谋,共倾世民,各引树党友。 意思是说,太子李建成性情松懈惰慢,喜欢饮酒,贪恋美色,酷爱打猎;齐王李元吉,经常横行不法,到处惹是生非。这兄弟二人,均不受父亲唐高祖李渊的喜爱。在众多影视剧中,李建成的形象,也是相当负面、极不光彩的。他不仅阴险狡诈,而且好色贪功,完全就是一个不学无术,心胸狭窄的纨绔子弟。《新唐书》更是将他描写得极为不堪: 资简驰,不治常检,荒色嗜酒,畋猎无度,所从皆博徒大侠。 那么,真实的李建成,是否真如各种史料所记述的那样不堪,那样荒淫好色吗?当然不是。事实上,李建成是被泼了脏水的。如果他真的是那样一个庸碌无为,贪图享乐的花花公子,怎么会稳居东宫数年之久!相反,他非但不是一个纨绔子弟,还是一个文治武功相当出众的大唐储君。比如,最早的一个史料,是这样评价太子李建成: 太子及王俱禀圣略,倾财赈施,卑身下士。逮乎鬻缯博徒,监门厮养,一技可称,一艺可取,与之抗礼,未尝云倦。故得士庶之心,无不至者。 在李渊从晋阳起兵一直到入主关中的过程中,李建成与李世民兄弟二人,一直是父亲李渊的左膀右臂。李建成是左领军大都督,统领左路军;李世民是右领军大都督,统领右路军。起兵途中,李建成与李世民,帮助父亲李渊,攻略西河郡、取霍邑、据守潼关、攻克长安,一路跟着父亲,从太原打到关中。 唐朝建立后,李建成以太子的身份,多次率军击退突厥入侵。并且,武德四年,李世民东征洛阳期间,李建成更是亲自领兵,讨平稽胡酋帅刘仚成部数万之众,斩首数百级,俘虏千余人,解除了李世民攻打洛阳的后顾之忧。可以说,李建成在军事上,虽然不像二弟李世民,在战场上成就那样的丰功伟绩,但也绝不是一个花天酒地的纨绔子弟。 李建成是一个性情宽厚、仁慈的太子,他还算是一个比较合格的君王继承人。从被立为太子的那一天起,身为储君的李建成,便常年留守长安,协助父皇处理政务,很少领兵出战。因此,在许多人的印象当中,与征战四方,军功赫赫的秦王李世民相比,作为太子的李建成,似乎并不怎么光彩夺目。 在唐高祖李渊心目中,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两个人的权重是不一样的。李建成是国本,是一国储君。虽然,他也是一个很会打仗的将军。但是,一旦成为太子,李渊就坚决不让他轻易领兵打仗,让他坐镇长安。 许久没有领兵出战的太子李建成,这次为什么一反常态,主动请缨出征河北呢?究其原因,一言以蔽之。这个时候,李建成与李世民的兄弟关系,明显出现了裂痕,令李建成惴惴不安。 从唐朝建国之后,李建成、李世民兄弟二人,似乎就有明确的分工,一个主内,一个主外,一个坐镇京师,一个外出征战。表面看起来,这种分工,好像甚是合理。然而,久而久之,这种分工,就出问题了。 随着李世民在军事上建立了无人比肩的丰功伟业,他的权势也在日益扩大,这让李建成愈发不安。特别是武德四年,李世民攻克洛阳,破郑灭夏,为大唐王朝立下了不世之功,加号“天策上将”,领陕东道大行台,位在王公上。当时,在大唐国内,李世民的地位,仅次于唐高祖李渊、太子李建成。 李世民功盖天下,威震四海,自然而然,对大哥李建成的太子之位,产生了觊觎之心。这位纵横天下,震破群雄的大唐军神,不甘心一辈子只做一个秦王,他有了更大的目标,君临天下,成为大唐之主。这样一来,就为日后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兄弟反目,也为玄武门之变的人伦惨剧,埋下了深深的隐患。 与此同时,对于李世民日益扩张的权势地位,以及昭然若揭的夺嫡野心,李建成也是看在眼里。现在的李世民,已经不是当年那个与自己并肩作战的二郎了,而是一枚威胁自己太子之位的“定时炸弹”。所以,李建成必须要有所行动,压制住李世民的势头。请缨出征河北平叛,正是一个极好的机会。 世人皆知,秦王李世民用兵如神,翦灭群雄,以神武定四方,天下无人可出其右。可以说,李世民是举世公认的战神。因此,李建成请缨出征河北,其主要目的,就是要用实实在在的军功,向天下人证明,论行军打仗,自己虽然比不上李世民那样所向披靡,但也差不到哪去。 其实,“洺水之战”,李世民重创刘黑闼主力后,李建成曾经问计于自己的头号谋臣——太子洗马魏征。魏征此人,在隋末唐初的乱世风云中,历经沧桑,极具政治眼光。故而,李建成将魏征视为“智囊”,他询问魏征,叛军主力被全歼,刘黑闼逃亡突厥,河北是否就此平定?不料,魏征这样回答太子: 黑闼虽败,杀伤太甚,其魁党皆县名处死,妻子系虏,欲降无繇,虽有赦令,获者必戮,不大荡宥,恐残贼啸结,民未可安。 果然,不出魏征所料,“洺水之战”不久,刘黑闼在突厥的支持下,卷土重来,再次攻入河北。刘黑闼第二次起兵叛乱,李建成心心念念的机会,终于来了。东宫的两位谋臣:太子中允王珪、太子洗马魏征,也认为机会难得,建议太子李建成,主动向陛下请缨,出征河北,趁机发展自己的势力,与秦王对抗: 殿下但以地居嫡长,爰践元良,功绩既无可称,仁声又未遐布。而秦王勋业克隆,威震四海,人心所向,殿下何以自安?今黑闼率破亡之余,众不盈万,加以粮运限绝,疮痍未瘳,若大军一临,可不战而擒也。愿请讨之,且以立功,深自封植,因结山东英俊。 王珪、魏征分析战局,刘黑闼虽然看似来势汹汹,高举反旗,实际则不足为虑。虽然,刘黑闼有突厥的支持,但突厥人也不傻。说到底,刘黑闼不过是突厥的一条走狗,突厥人不可能为了刘黑闼,押上全部的家底。 更何况,先前的“洺水之战”,刘黑闼遭遇重创,主力几乎损失殆尽。现在,刘黑闼手上的军队,都是被李世民打剩下的残兵败将,粮草短缺。只要唐朝大军兵临河北,造成王师压境之势,必定会引起叛军内部的恐慌。到时候,唐军就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平定叛乱。如此看来,刘黑闼好像并不可怕,唐朝的胜算更大。 听了王珪、魏征的建议,李建成觉得很有道理。挂帅出征河北,不仅能在军事上与李世民一争高低;还能趁此机会,结交山东豪杰,发展属于自己的势力,以便日后与秦王集团的政治博弈。 事不宜迟,李建成立即向唐高祖李渊请缨,愿意率军出征,前往河北平叛,讨伐刘黑闼。而此时,唐高祖正在考虑出征河北的主帅人选,恰好李建成请缨,让高祖立刻下定了决心,派太子出征。 唐高祖认为,与李世民相比,李建成更适合平叛河北。首先,这场战争,是平叛战争,是一场军事、政治并存的战争。李世民的军事才能,虽然无人可比,能在武力上击败叛军。然而,平叛不仅需要武力征服,更需要笼络人心。从这一点来看,李世民的军事征服,显然是行不通的。 可是,李建成则不同。自从被立为太子之后,李建成长期留守长安,坐镇京师,协助父亲处理政务,具有丰富的从政经验。对于如何笼络人心,如何安抚局势,李建成想必是轻车熟路。所以,派李建成出征河北,不但能够击败刘黑闼,还可以很好地稳定河北局面,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 其次,李建成的身份是太子,大唐的储君。太子亲征,定能振奋前线唐军士气,鼓舞众将士奋勇杀敌。唐军之所以在河北一败再败,一个主要原因,那就是群龙无首。倘若,李建成以太子身份,亲征河北,肯定会让唐军信心倍增,从根本上扭转战场态势,进而取得平叛战争的胜利。 而且,作为父亲与帝王的唐高祖李渊,也希望儿子们之间的功劳,可以均衡一些。总不能让李世民一直光芒四射,而李建成却默默无闻,什么事也不做;这样,不利于朝堂上的权力制衡,也不利于皇子之间的和谐。是时候,让李世民歇一歇,让李建成到战场上去历练一番。因此,第二次平叛河北,唐高祖最终决定,以太子李建成为主帅。 武德五年十一月初七,唐高祖李渊下诏,命太子李建成率军出征河北,讨伐刘黑闼叛军。同时,唐高祖下令,李世民管辖的陕东道大行台,以及山东道行军元帅、河南、河北诸州兵马,统一归李建成指挥,方便李建成调度诸军。身为太子的李建成,正式领兵出征,向河北前线开拔。 在刘黑闼借助突厥势力,第二次起兵作乱,河北形势再度急转直下的情况下,唐高祖李渊经过反复思量,最终拍板决定,由太子李建成挂帅亲征,统领唐军主力,开赴河北,讨伐刘黑闼叛军。 唐高祖李渊希望,李建成能够通过政治安抚、军事征服并用的手段,平定叛乱,消灭刘黑闼的反叛势力,进而稳定住河北长达一年的纷乱局面。那么,太子李建成能否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呢? 纵然李建成文武双全,也曾为大唐建国立下过汗马功劳。但是,毕竟李建成久未领兵;更何况,李建成不像李世民,用兵不循常理,敢于剑走偏锋,出其不意,而刘黑闼又是那样难缠的一个顽敌。最终,李建成又是怎样在军事上战胜刘黑闼,又是如何从政治上稳定河北?平定河北叛乱,对于李唐王朝一统天下的大业,又具有怎样重要的影响呢?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