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拜师求学-《聊斋:神道之上》


    第(2/3)页

    但在梦里,他的确大开眼界,并获得了不少学识经验。

    这些学识经验给了陈铮再来备考童子试的底气和信心,而不是光会说志气话的。

    不过两个世界毕竟存在诸多差异,因此,该拜师还得拜师。

    第一天没找到合适的,他并不放弃,在备选名单上,还有好几家呢。

    黄昏回去,顺路买了两斤卤肉,开开荤,打打牙祭。

    看见肉,陈稚平两眼都开始放绿光了。

    吃过饭,正准备打水洗漱,有客来访,居然是陈曾。

    见到他,陈铮心里泛起嘀咕:不会是不死心,登门来借钱的吧……

    寒暄两句后,陈曾神情兴奋地道:“陈铮,你可听到了消息?”

    “什么消息?”

    “杜夫子在寒山湖畔开设草堂,招收学生的消息。”

    “哪个杜夫子?”

    陈铮一头雾水,不知所以然。

    陈曾解释道:“杜元亭,杜夫子呀。”

    听到这个名字,陈铮这才恍然过来。

    说起杜元亭,在江州府中,那可是一位颇具盛名的儒者,其当年曾高中二甲进士,当过县令,但后来颇有些郁郁不得志,早早致仕,归隐田林。

    到了现在,已经是花甲之年,没想到居然出来开学招生了。

    陈铮疑问道:“听你的意思,你想去拜师求学?不娶亲了?”

    “娶呀,娶亲和求学又不冲突。”

    陈曾振振有词地说。

    那倒是……

    “可你不是说不想再读书考功名,而是要攒钱做生意买卖的吗?”

    “啧啧,杜夫子收学生,这可是个难得一遇的天赐良机,只要成为他的门生,那就完全不同了。”

    这就是名师效应。

    “可你把钱用在求学上了,又如何下聘?”

    “陈铮,这你就有所不知了。杜夫子说了,他招收学生,主要看重的是品性和才学,只要考核过关,束脩可以减半,甚至直接减免,等于是白学的。”

    听到“不用交束脩”,陈铮眼神顿时亮了起来。

    陈曾又道:“明天就要开始进行入学考试了,很多人都会来参加,我来找你,是要与你结伴一起去。你应该会去吧。”

    “当然。”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