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1章 卷五71 大道废,有仁义-《开天辟地见苍凉》


    第(3/3)页

      『而一国和一家,其实道理也是很简单的,如果我们国家内部的同胞,都要分个尊卑优劣,按长短去谈论每个人有没有作用,或者说,比较谁的好更多,比较谁的坏更少,这时候人人都不平等。那么这个家庭,这个国家还有和睦可言吗!?只会是六亲不和,内部纷扰!!!我们的国家如果有些人是高高在上的,有些人却是沦为奴仆。人人都看不起奴仆,那么这个时候,争端就多了,麻烦就来了。宇宙初开的时候,可没有人和人之间谁更尊贵吧??要想家庭和睦,要想国家泰平,也要用真诚,好像一个孝子一样宽厚对待自己的家人和同胞。而且国君更要比别人真诚,更要比别人宽厚,更要比别人孝顺,而不是大家都来服侍你,你却趾高气昂的发号施令……统治者也要更比百姓重视孝行。把百姓当做家人那样真诚对待。如果你都做不到这样的事情,那么你有什么资格教导百姓要尊重你呢??不尊重百姓的君王,是没有资格让百姓尊敬的!!!六亲不和的家庭,君主作为一家之主,是必定要被唾骂的!!!因为他首先就是个昏庸的家主!!!没有孝心,没有德行,没有真诚!!!』

    
  『好!!!』

      『而最后一句话就是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国家混乱需要停止灾难的时候,人们才会见到忠臣。因为和平年代,谁都可以自诩忠臣良将,可是,只有乱世的烈火能检验忠臣的行为!平时的人们个个去争抢着表现自己的慈孝。乱世的时候肯不肯付出生命这样去做呢?答案是未必的。国家昏乱,才会有忠臣出现。人们才会感激忠臣的行动。因为只有他的努力,恰恰显示出国家动荡,朝纲失序啊。』

      当今之世,君王失德,臣子失忠,大道废弃,这实在是一个病态种种的时代啊。每个人都各怀鬼胎,却不知道要提倡仁義光明的坦荡去挽回民族的颓废。

      诸侯们反而自相残杀,都想当一方的霸主。而国家混乱却无人制止,说出这番话的人,是完全清楚了真相才去总结这个世界的。

      其中的辩证思想,正式应用和说明了社会中的种种智慧或虚伪、孝慈与六亲不和、国家混乱和忠臣。都是对立存在,关系统一而不可分割的。

      孤以前也说过,一个天天提倡正義,歌颂正義的世界,是因为这个世界不够正義,所以才有人提倡和表扬它。

      国家不治、六亲不和、这个时候才有人歌颂那些孝行和美德。这都是相互存在的关系。

      正是因为人们歌颂的,都是自己迫切需要,渴望永远拥有的,也正是因为社会还特别欠缺这种德行。

      大家试想一下,一个人人善良淳朴,人人不作恶行,没有恶念的世界。多么美好啊!!!这个时候还需要有人到处乱喊“我要正義”吗?

      一个人人都相亲相爱,天下繁荣昌盛的世界,还会有人到处乱喊“人类不够孝顺,没有美德”吗?不会有人干这样的事情了!

      一个君王发自真诚去尊敬臣子,而臣子们团结一致,一心为民服务的好朝廷,还会有人大骂它“不够忠良,污浊成河,污秽不堪”么?

      那就更加不会了!

      换句话说,朝纲之所以腐败,被人唾骂,都是因为君主不察国事,不知道臣子们都心怀鬼胎,而朝中也缺少真正忠良,喜欢帮助同僚的臣子。到了这个时候,只有君主和臣民齐心,天下大治!臣子相互依靠,相互信任,真正的忠臣先后出现,相互帮助,那么,国家的昏乱才会停止啊!

      换句话说,家庭之所以纷乱,就是因为家主向来不爱护家人,或是把家人之间区分开来对待,故意偏心厚待谁,鄙视轻薄谁,这样的家庭才会六亲不和,让真正的孝子都寒了心。自己拼命侍奉家人,却换得个被鄙视被欺凌的下场。而那些看不起家人,欺负兄弟的白眼狼反而吃好穿好风光八面。要是这样的话,谁都会觉得,那我还不如不当孝子呢!!

      换句话说,智慧之所以大伪,就是因为有些人不把它用在正途上,反而用来欺害他人。结果让人人自危,都知道大伪们喜欢用智慧害人。而你自己不注意的话,反而被对方说成大伪,他反而成了智慧。就是因为人人都在偷换真真假假的概念。智慧的人被说成大伪,大伪的人反而被说成智慧,结果天地间到处在上演着欺骗,人人受骗,都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谁才是智慧,谁才是大伪。有些人自己大伪,却喜欢说别人大伪。有些人又被大伪百般用智慧陷害,落得有苦难言的命运。

      换句话说,大道之所以废弃,也是因为有些人不知道,倡导仁义可不是对别人指手画脚,有时候,别人和你一般仁义,可是你却残害了他的仁义。这就是善与善的冲突了,这样的自相残杀一旦频繁。其他人也来残害你的仁义,这样就人人都当不成仁义了。仁义就会没落。人人都只想把仁义当成利剑去指责别人,刁难别人。结果就是真正有仁义的人,天天被人们唾骂着说他没有仁义。而没有仁义的人,这个时候也根本得不到真正的仁义。到了这个时候,只有人人齐心,天下大治!人人相互依靠,相互信任,有仁义的人先后出现,相互帮助,那么,大道的废弃才会停止啊!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