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草船借箭-《摇曳歌姬》
第(2/3)页
这却与演义有了不同,按照道理,此时,应该是诸葛亮借来十万箭矢,周瑜气的发火。
但是在这个剧本中,周瑜已经不可能有这样的气,自然也不可能立刻失去理智一般立刻离开。
所以,鲁肃想要调和两人的矛盾。
“先生有绝大才华,而都督亦有不世才华,如果两位此时争斗,恐怕只会令曹操满心欢喜。不如就此罢手言和。共抗曹操,成就一段佳话啊!”
鲁肃说着,为两人倒酒完毕。
夜夜拿起酒,轻轻一笑,虽然身上还有着盔甲,但怎么也不想是将军,反而像是祸国殃民的妃子一般。
“子敬,你可曾听闻,既生瑜,何生亮?”
“都督这是何意啊?”鲁肃不解问道,此时按照剧本,他当然不解。因为他并不愚蠢,此时是两人联手抗曹的时候,这个时候不应该内讧。
要知道,表面上是诸葛亮来到江东舌战群儒,最终促成了蜀吴联合。
但实际上,在诸葛亮来之前,周瑜和鲁肃就早已经定下了联合的政策。鲁肃更是向孙权建言,东吴谁都可以投降,投降之后,必然还有不错的待遇。但是如果孙权投降了,就什么都没有了。以此来坚定孙权的内心。
而此时,周瑜这种挑衅一般的言语,毫无疑问就是在刺激联合的紧密度。简直就是要拆散联合一般。
但是镜花所扮演的诸葛孔明却是一点生气的样子都没有,仍旧显得十分沉稳。
于凯看着镜头,点了点头,忍不住说道:“开始的时候觉得有些莫名其妙,现在感觉反而十分自然。不过我觉得,剧本的因素只是一方面而已,还是这演员演的自然。不过接下来是鲁肃的重点了。”
鲁肃此时不解的反应十分正常,他看到镜花毫无反应的样子,露出惊讶的表情。
随后,他的表情变化,沉稳了下来。
这很符合鲁肃的形象,他的确不如诸葛亮与周瑜,但也相差不远,所以很快就会沉的住气。而且,他也是聪明人,便开始推测,诸葛亮是知道不管做什么,两国之间的联盟根本就不会有反应,根本不会破裂,所以她干脆的没有反应。因为反正不管有什么反应,最后的结局都是一样的。
周瑜,则是知道联盟不管她做什么,最后都不会影响吴国跟蜀国之间的同盟,所以故意做出了这样的挑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