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旧小区,新生活-《浮尘之外》
第(2/3)页
这是谁定的规矩?
赵庆东定的。这个办法执行了小十年了。曲长国觉得,十年来报社的发展证明,这虽然不是最好的办法,但也绝不是最差的。
老范,我听有人给我讲过某些记者的故事,说有一次一个副总编给一个年轻女记者安排了采访任务。这个女记者以手头还有别的工作为由拒绝了,结果呢,副总编觉得指挥不动,于是在采编例会上对她不点名批评。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这个女记者非但没有意识到问题,直接当着所有人的面把这个副总编骂了一顿,然后甩门离开。这事你知道?
曲长国认真听着,似乎又回到了过去。他是北江晚报社采编部门的元老级人物,发生过的每一件事他几乎都知道,这事也不例外。只不过当时他在外地出差,没有亲眼目睹。
那个女记者至今还在岗位上,而且已经是部门主任,至于那个副总编,就是于崇明。只有这样的糊涂老儿才会这么软蛋,被下属指着鼻子骂。曲长国觉得这不算什么大事,在采编平台太稀松平常了。
我听说过,社长。后来总编室本来想处分这个女记者,后来经不起她闹腾,就不了了之了。您也知道,女同志嘛,耍点小脾气也是可以理解的。
女同志?小脾气?长国,工作当中纪律问题可不分男女。不能因为一个女同志哭哭啼啼吵吵闹闹,就能面。
社长,其实这事另有隐情。曲长国吞吞吐吐,似乎有难言之隐。
什么隐情不方便透露?夏侯明奇问。
其实,这个女记者有关系有背景,她亲戚也是集团的领导,所以才敢这么横。不过也分人。当时那个副总编好脾气,换了现在,她就不敢这么着了。
所以说,这个采编队伍有问题,这问题出在了根子上。那个女记者的背景我听说了,我还知道她是北江省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农学院毕业的学生。一个学农业的理科生,干起了记者行业。真不知道采编平台还有什么奇葩事。
夏侯明奇这番话说完,让曲长国彻底搞明白了,他这是提高招聘门槛,将一些不合格的候选人剔除掉。但是,现有的招聘制度已经执行了十年,早就形成了一批既得利益者。每个有条件的人,都希望从这个一年一度的盛事中分得一杯羹。
社长,那您说怎么办?曲长国认了。这样倒是也好,大家都别往里挤了,因为夏侯明奇把门关上了。
招聘要求改一下,笔试环节研究生学历,985211高校应届毕业生,新闻相关专业,男女不限。笔试过后,面试再设新的门槛。
夏侯明奇一下子说出几个招聘条件。
这让曲长国犯难了,这些要求都是从来没有过的。这是大事,自己定不了,还是交给夏侯明奇吧!
社长,您定就可以,我负责执行。要不让办公室拟定一份文件,您签字我落实,可以吗?
这只是我的初步想法,还需要经过报社会议讨论。不过,我已经想好了,再大的阻力也要推进下去。
嗯嗯,很好,我全力支持,全力配合!曲长国没有多说。他一想到已经有上百个有权有势的人排好队等着这次招聘,报社和集团高管企业老总心里就想笑,这应该是一出好戏。报社又要热闹了!
当然,所有这些好戏都已经与向北无关了。
向北心里很清楚,现在必须要找到一处合适的住所,像住酒店这样的生活,已经根本不是他现在的身份所能负担得起的。
白天找房子找工作,晚上在房间里翻看行李箱里的那些东西。
向北没想到,自己当年的无心之举,竟然留下了这辈子最为珍贵的财富,那里有妻儿的回忆,有当年做记者时的一些资料。
有时候他打开录音笔,听到当年采访时记录下的采访内容,还能清楚地回想起采访时的情景,这对他而言,如同年轻人看快手抖音一般,是一件充满快乐的事情。
其实,记者这个行当也是技术工种,它最大的魔力,就在于采访与写作当中——忘我地投入,记录每一个细节,从中敏感地抓取到关键信息,然后再为了想出一个抓人眼球的词语几天睡不好觉。
向北赶在这次房卡消磁之前,终于找到了一个新的住处。那是在市中心位置的一个老小区。
我要退房。向北来到前台,办理手续。
先生,您不续住了吗?今天还是靳宇值班,这个年轻人还是一如既往的礼貌。
是的,这些天非常感谢你。向北这句话并非客套,而是心里话。
您别客气,希望您把这里当家一样,欢迎您下次再来。
嗯,谢谢。大堂经理的周到服务让向北心里温暖不少,这是他出狱以来心情最为舒畅的几天。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