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积善庆有余-《鸡飞狗跳的农门生活》


    第(2/3)页

    光光摇头,不得不说姐姐的天真:“王伯伯,王伯母不是坏心肠的人不错,可是他们家世世代代都是镇上的,儿子又有出息,以后前途不可限量。那咱们三叔家有啥啊?”

    “你是说门不当户不对?应该不至于吧,要是王伯母嫌弃三叔家门户低,也不会答应这门亲事了。”

    光光就把自己的想法跟姐姐说了:“估摸着是因为咱娘说媒的缘故吧,而且咱家和柳老板游四爷家都是亲戚,眼见着我三哥攀上了窦大人,各方面思虑衡量,他们才会跟三叔家做亲的。”

    眼下虽然做了亲,要是王旭以后不中举不中进士,那他跟小菊的婚姻可能还会美满一点。

    要是王旭更进一步,为了官什么的,那可就说不准会有什么变故了。

    尤其是韩得富一家没文化不识字不懂礼,就像周氏当面要求王家在城里置宅,让闺女和女婿能够天天在一起一样。

    虽然他们本意是好的,可是在礼教森严的古代,读书和为官做大事之人是最不能为妇人所困的。

    这可能也是王家不喜看不上韩得富和周氏的原因之一吧,因为周氏格局太小了呗!

    虽然有了这么点小插曲,韩王两家的亲事并没有受到影响。

    韩得平为了侄女能够风光出嫁,陪送了很多丰厚的嫁妆,还给小菊在镇上置办了一座铺面,这也是变相的在抬她的身份,目的是为了让小菊能够跟王家相衬。

    到了九月,又是韩家最忙碌的时候,梨花镇每到这个时候都会涌入大批量找工作的人。

    韩家今年种了有两千多亩的棉花,光是韩家庄园出产的棉花就高达了百万斤以上。

    别说是商户商贩们来批发棉絮了,就连朝廷里的采买司都来韩家庄园采购批棉。

    因为韩家的棉花卖的还是比较便宜的,一开始的时候卖一两百文钱一斤,到了今年又降了几十文钱。

    这附近寻常百姓也都能够买得起,走的都是比较平民的价格的。

    这也就造就了韩家的棉花几乎垄断了大盛朝的整个市场,在后面的很多年里,人们一提起韩家,都知道韩家的棉花很出名。

    而韩家的身家也是呈几倍的往上涨,这两千多亩的棉花一年就能为他们家带来七八万两的收入了,就更别提韩家还有其他的产业。

    如此喜人的收入,让韩得平尝到了甜头,他计划着以后在韩家其他镇上的土地里也都种上棉花,到时如果大盛的棉花市场饱和了,他还可以按照闺女说的,贩卖到其他国家去。

    到了十月里,稻谷也都成熟要收割了,韩得平差人给府城里的窦知府送了信。

    没过两天窦知府果然带着府城里的大小官员和县衙里的众官吏来大柳村参观收割旱稻了。

    上次来过庄园里的那几个农官,见到韩家的田地里添置了水井,井车,大为感叹韩家人的智慧,用井车储水,然后通过连接的竹筒浇灌到旱地里蓄水,并种植稻秧,这在淮阳府很少见。

    等韩得平带着人收割了一亩地以后,就把稻谷拉回村子里的打谷场里,剩下的工作就是脱粒。

    古代人脱粒的方法还比较原始,是使用的石磨盘、石磨棒对干燥后的谷物进行碾压式脱壳。

    然后用石臼和臼杵把大量稻谷加工成白米的,这个方法叫做舂米。

    舂米是将糙米加工成白米的一道工序。加工工具主要是石臼。石臼分杵臼和斗臼两种。

    杵臼,即小石臼,加上一根臼杵就可操作。

    臼杵为木质,手腕粗细,长一米左右,上端装上两三公斤重扁圆形石头,以增加臼杵捣下去的重量。

    舂米的人手握杵往下捣,直到米糠完全从糙米上剥落,然后用竹筛子筛去米糠,白米就呈现在眼前。

    反正这种手工制作还是比较费时费力的,也很费人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