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见过礼后,老朱又招呼着又上了茶。 喝着茶,汤和先与老朱闲聊着。 满朝上下,什么样的人老朱没见过。 汤和闲聊,老朱也笑着回应。 反正汤和不说什么事情,老朱肯定不会多问的。 说着,汤和随之道:“陛下,臣这几日略觉疲乏,这身上没甚劲儿,就连抬腿也有些费劲儿,想回凤阳修养上一段时间。” 汤和说的委婉,但言中辞官之意很是明显。 汤和所言的那些症状,乃是年岁大之人所固有的。 若想修养上一段时间,便把这些症状彻底消退了,怕是不可能了。 汤和辞官,老朱起身,面容深沉,于房间中来回踱步。 片刻后,转身问道:“此乃你真言?” 汤和若回了乡,那他的职位很快就会被别人顶替,那他再想回来,可就不易了。 “是真的,臣去江南一趟,越发觉着有些事情力不从心了,臣老了,该把机会让给年轻人了,臣也到了该卸下功名的时候了。” 汤和一番话说的言辞恳切,其意思是自己老了,该安享晚年了。 对汤和这种勋臣武将主动卸掉兵权职位,老朱可谓是求之不得。 这些人若皆能如汤和这般,那老朱可就轻松许多了。 汤和说的真心,老朱倒也没在挽留,道:“你于咱是兄长,是兄弟,当初咱加入义军,也多亏了你的提携,大明有今日这一切你也曾立下了汗马功劳,咱会下旨在凤阳为你营造府邸,你回去的时候与咱说上一声,咱命标儿亲自送你回去。” 汤和主动请辞,老朱势必是得加重礼遇的,这也是在给他人做榜样。 如此一来,便可激励其他那些功高震主的勋臣武将主动请辞了。 不需老朱出手,这些人就能够主动请辞,那自然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事情。 汤和归乡,引起了好大的轰动. 不少亲自的故旧,很多都登门拜访,想送送汤和。 汤和能够主动请辞,便说明已把很多问题看透了,哪会再与这些人藕断丝连。 对这些人送来的礼,一般的收下后做了回礼,对那些贵重的则收都没收。 所有人,一律不会见面。 汤和若在临走的时候私下再与这些人频繁见面,不仅很难走掉,怕是还会给自己招致杀身之祸。 汤和没见那些人,却是独独见了李善长。 李善长与汤和同属淮西勋贵,一直以来私交都很好的。 李善长都已登门拜访了,他也总不能不见。 作为老朋友,也是该说些临别之言的。 信国公府中,李善长坐于汤和旁边,问道:“信国公怎突然想起请辞了?” 李善长卸任朝中事务已有几年,但却一直住在京师,且私下里与不少朝中重臣有所往来。 不止如此,他会关心朝中事务,一些小道消息也会刻意去打听。 “老了,该走了。”汤和道。 这话概括的很笼统。 李善长明显对之还有好奇,汤和随之道:“在江南的事情韩国公应该也曾听说过,陛下出发之前便已给了陈恪一道便宜行事的密旨,这密旨用作幌子,亦或者是需个老臣陪同,却不能把老臣放于副使,种种理由看起来合情合理,实则呢,这乃陛下的不信任。” 汤和分析的头头是道,的确说出了事情的内涵。 老朱弄这道密旨,却没提前与他说明,着实是对他的不信任。 “既如此,我也到了该离开的时候了,彼此之间留个好的印象倒也挺好。”汤和道。 汤和虽与李善长抱怨许多,但终究是未能说出最真实的想法。 汤和已越发感觉老朱磨刀霍霍的刀锋了。 老朱是要为朱家王朝缔造一个空前盛世的。 很明显,他们这些老家伙已成为老朱的绊脚石了。 为了额大明王朝的千秋万代,老朱又怎会对他们留情。 最是无情帝王家,已有多少血一般的教训。 汤和话音落下,不等李善长有所表示,随之道:“韩国公若是可以的话,也趁早回乡吧,一辈子轰轰烈烈,做的够多了,也该回去安享晚年了。” 作为昔日老友,汤和所能劝的只有这些了。 可李善长却老骥伏枥,并没有回乡的想法,道:“拼了一辈子才缔造了大明现在的基业,哪是说放下就能放下的。” 第(2/3)页